陈慧祥导师李涛辞去佛罗里达大学终身教职 | 科研圈日报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海外高校
陈慧祥导师李涛辞去佛罗里达大学终身教职
据美国当地媒体 WUFT 4 月 23 日消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李涛,于 4 月 10 日正式提交辞职信,5 月 15 日将为他在该大学任职的最后一天。李涛辞职之际,校方正在对曾在其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陈慧祥自杀事件展开调查。根据此前报道,陈慧祥 2019 年 6 月自杀前,曾在遗书中公开指控导师李涛强迫他在一篇向 2019 年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ISCA'19)投稿的论文中造假,靠关系推动论文发表,并拒绝他的撤稿要求。2020 年 2 月 8 日,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与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经过两轮调查,认定确有一篇 ISCA'19 论文存在学术造假问题,存在参会者胁迫其共同作者发表研究的情况,并做出了在学会内“封杀”涉事成员 15 年的最严厉处罚。一周后,李涛被佛罗里达大学安排进入带薪行政休假,并禁止其经手任何与校方有关的工作,或与校内人员有任何接触和沟通。该涉事论文已于 1 月 26 日撤稿。(WUFT,科研圈)
· 学术荣誉
陈列平、刘如谦等 7 名华人学者当选 2021 年美国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
当地时间 4 月 26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了最新一期的院士名单,共计 120 人当选,其中包括女性 59 人。另有 30 名学者入选外籍院士。此次入选的女性院士人数和外籍院士人数均为历年之最。
此次有 7 位华人学者当选院士或外籍院士,他们是:耶鲁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曹慧(Hui Cao),达特茅斯学院盖斯尔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系教授 Chang Ta Yuan,耶鲁大学 UTC 癌症研究讲席教授、免疫学、皮肤病学及肿瘤内科学教授陈列平(Lieping Chen),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教授刘如谦(David R. Liu),华盛顿大学生物结构系教授兼系主任 Rachel O. Wong,河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主任康乐,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蔡宜芳。值得一提的是,曹慧在日前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后再获殊荣。
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于 1863 年,是美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之一;旗下《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1914 年创刊,是当今发表原创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国际学术期刊之一。(美国国家科学院)
· 高等教育
清北联合开设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朱松纯领衔
根据《光明日报》消息,北京大学校长郝平 4 月 25 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10 周年大会致辞中表示,两校最近联手建立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简称“通班”),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据悉,通班均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朱松纯领衔。北大通班设在元培学院,已于今年春季学期开课,共招收了 26 名学生,除了针对通班挑选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的核心课程之外,将倾力建设 7 门人工智能核心课程,4 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艺术哲学交叉的创新课程,3 门人工智能系统实习实践课程以及与研究生课程共享的一系列人工智能领域前沿选修课程。清华通班设在自动化系,也于近日启动招生,在一年级第二个学期,学生要分流选择专业,外系的学生也可以申请转专业进入自动化系。这时,学生可以报名通班,最后经选拔将有 30 名学生进入通班学习。
朱松纯曾任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计算机视觉、认知、学习与自主机器人中心主任,是全球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曾三次获得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马尔奖,2020 年回国。(光明日报)
相关阅读:
哈佛大学开设量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或为全球首个量子科技专业
图片来源:Pixabay
当地时间 4 月 26 日,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宣布,将于 2022 年秋季起开设量子科学与工程(QSE,Quant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专业,首批招收 35 - 40 名博士研究生,在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电气工程的交叉领域展开研究工作,这将令哈佛成为全球最早开设量子科技专业的大学之一。目前,哈佛已通过 2018 年启动的哈佛量子计划(Harvard Quantum Initiative)建立了量子科学和工程研究社区,首次正式踏足这一新兴领,其联合主任——物理学教授 John Doyle 也将担任 QSE 系主任。QSE 项目旨在融合科学与工程的课程来提高效率,缩短学生群体获得作为未来这一领域的创造者、研究者和教育者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所需要的时间。QSE 的课程和教师来自哈佛大学物理学院、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学院、物理系、化学与化学生物学院等多个院系,哈佛大学也正在寻找并招募更多专门从事 QSE 相关领域工作的教职员工。(Harvard Crimson)
· 抗癌新药
科学家开发出具有治疗白血病潜力的新型抗癌药物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种由骨髓性白细胞(而非淋巴性白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造血系统癌症,病情发展迅速,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一种叫做 METTL3 的酶在 AML 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在某些细胞类型中的过度表达会导致该疾病。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据此开发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通过类似药物的小分子 STM2457 抑制 METTL3,从而阻断由酶的过表达引起的癌变作用。研究发现,在体外细胞实验中,STM2457 显著降低了来自 AML 患者的细胞系的生长和增殖,并诱发细胞凋亡以杀死癌细胞;在小鼠疾病模型中,STM2457 同样能够减少骨髓和脾脏中癌细胞的数量,显著延长小鼠寿命,且无毒副作用。研究人员将开展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该研究首次将在蛋白质表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作为对抗癌症的靶点,为癌症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或标志癌症治疗新时代的开始。相关论文 4 月 26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剑桥大学,Nature)
· 蛋白质解析
科学家报告转录前起始复合体的高分辨率结构
在真核生物开始对编码区基因转录时,RNA 聚合酶和多个部件会在转录起始位点组装成转录前起始复合体(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后者在 DNA 链上移动,令来自遗传物质的信息被读取并写入 mRNA,翻译成蛋白质。近日,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几位研究者对 PIC 的结构进行了描述。研究者运用冷冻电镜技术得到了高分辨率的 PIC 结构图像,并根据转录因子 TFIIH 的结构解释了 PIC 打开 DNA 双链的详细机制。此外,研究者还对人类转录中介体(human Mediator, PIC 的一个复杂部件)进行了重建,并从分子结构层面解释了人类转录中介体的各组成部分与 PIC 结合的机制。同时,研究者指出了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与人类转录中介体结合的多个位点,从而完善了细胞分裂周期影响转录过程的细节。这两项研究揭示了 DNA 转录过程的开始机制,将增进对转录的理解。对应的两篇论文 4 月 26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
· 火星研究
早期火星温暖环境或因具有冰冷云层
毅力号在火星 Jezero 陨石坑内的工作示意图。图片来源:NASA and JPL-Caltech.
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研究者使用计算机模拟提出了新的火星早期气候模型:火星早期地表高空具有引起了温室效应的冰冷云层,而形成这一云层的条件是地表覆盖较少的冰层。如果地表冰层覆盖率较高,则低空湿度较高,低空形成的云层并不会导致温室效应。但若冰层覆盖较少,例如仅存在于两极,则更利于高空云层的形成,水将在高空停留超过一年,导致较强的温室效应。此前存在的有关火星早期变暖过程的多种模型的解释效果都较差,如小行星撞击导致的升温无法解释其数百年的持续时间。而此次提出的模型缩小了理论与观测的差距,能够解释火星存在的古老河流和湖泊痕迹。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新登陆火星的毅力号探测车将可通过多种方法(如分析卵石以重建火星过去的大气压力)来验证这一猜想。这一研究能够帮助了解行星气候稳定性,以及稳定性可能的崩溃方式,也将为寻找宜居星球提供信息。这一研究 4 月 26 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University of Chicago)
· 化学合成
利用微生物冶金:提取铜的更安全方法
单原子金属铜的化学合成是困难的,需要惰性或还原条件,以及使用有毒试剂。一项由美国休斯敦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进行的研究报告,利用从巴西铜矿中分离出的耐铜细菌可将环境中的硫酸铜(CuSO4)中的铜离子提取和转化为铜原子,研究结果 4 月 23 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该研究借助蛋白组学分析,揭示了这些细菌将铜离子转化为零价金属铜的过程。这些细菌能够通过将离子铜转化为单原子金属铜,为自身创造一个毒性较小的环境,而这个转化过程对人类具有应用价值。与目前的方法(即化学气相沉积,溅射和飞秒激光烧蚀)相比,这种新的转化工艺更加安全、有效,或可作为生产单原子铜的替代方法。(休斯顿大学,Science Advances)
· 疫情通报
4 月 26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11 例,均为境外输入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4 月 26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11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四川 5 例,广东 2 例,内蒙古 1 例,上海 1 例,浙江 1 例,重庆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4 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4 例(均为境外输入)。截至 4 月 26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0610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根据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4 月 26 日 16:42(北京时间 4 月 26 日 22:42),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794,573 例,新增死亡病例 12,470 例:其中印度新增确诊病例 352,991 例,新增死亡病例 2,812 例;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71,137 例,新增死亡病例 3,076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46,841,882 例,累计死亡病例 3,104,743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许楚楚、武大可、刘恺、曾从一、奚奇、魏潇
编辑:戚译引、魏潇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END——
▽ 精彩回顾 ▽